耕作方式對淹澇花生光合特性及產(chǎn)量品質(zhì)的影響
摘要:為探索防控花生淹澇災害的最佳耕作方式,分別選用淹澇敏感品種中花4號和耐漬品種湘花2008,采取不同起壟高度(0、10、20 cm)與不同覆膜方式相結合的方法,測定了葉片葉綠素含量、光合特性、莢果產(chǎn)量與品質(zhì)性狀。結果表明:①漬澇條件下隨壟高的增加,不論敏感和耐漬品種,凈光合作用速率、氣孔導度、胞間二氧化碳濃度和蒸騰速率等光合指標均呈先高后低的變化趨勢,且覆膜明顯高于露地,覆膜條件下花生的葉綠素含量持續增長(cháng),而露地栽培呈先高后低變化;②起壟覆膜栽培增產(chǎn)效果好,主要緣于單株飽果數、飽果率、百果重等均提高;③起壟覆膜栽培的籽仁油分、蛋白質(zhì)含量總體均高于平壟露地栽培,其中敏感品種的油分、蛋白含量均以壟高10 cm較高,覆膜栽培降低油分、提高蛋白質(zhì)含量;耐漬品種不論覆膜與否油分含量均以壟高20 cm較高,而蛋白質(zhì)含量則以壟高10 cm較高,覆膜栽培提高油分。結論:適度起壟輔以覆膜的耕種模式對耐漬和敏感品種防控淹澇災害均有較好效果,敏感品種的適宜壟高為10~20 cm,耐漬品種10 cm為宜。
注: 保護知識產(chǎn)權,如需閱讀全文請聯(lián)系花生學(xué)報雜志社